揚州包子的傳說
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面食,揚州包子一般由面包裹著餡,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和餡,起源于四川。相傳由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發明揚州包子(距今1800多年)。
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,《燕翼詒謀錄》:揚州包子“仁宗誕日,賜羣臣包子。”包子后注曰:“即饅頭別名”。揚州包子饅頭之有餡者,北人謂之包子(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,包子有餡)。包子一般是用面粉發酵做成的,揚州包子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,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,其他依次為中包、揚州包子大包。還有灌湯包。常用餡心為豬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酸菜、粉條、香菇、豆沙、揚州包子芹菜、茄子、包菜、韭菜、豆腐、木耳、干菜肉、蛋黃、芝麻、茴香等。揚州包子三鮮餡分為素三鮮和肉三鮮,其中素三鮮為韭菜、雞蛋、蝦仁,肉三鮮為肉、揚州包子韭菜、雞蛋。
- 上一篇:面發的很好,蒸完的包子卻不發,你真的做對了嗎?
- 下一篇:六種人氣餡揚州包子做法